疫情常态化下,如何破解产业链、供应链堵点?企业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,如何把握和看待产业新趋势?园区建设如何适应“闭环”管理的需求?如何在疫情困扰下服务好企业,留住企业,吸引更多企业共建高质量产业集群?澎湃新闻“园区湃”项目以园区为基点,以圆桌对谈方式讨论产业发展问题,持续关注战略新兴产业的当下与未来。
彭勃(上海升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)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,拥有广阔的显示屏需求市场。
随着平板电脑、智能穿戴、智能手机需求的增大,国内外面板厂大幅扩产,全球AMOLED(主动式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)驱动芯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。
作为新一代显示屏技术,相较于LCD,AMOLED具有像素高度可控,屏幕薄,视觉效果好等特性,符合下一代移动终端的需求,也因此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。
当前,AMOLED上游原材料仍多被日本、韩国、美国等厂商把控,尤其韩国的三星、两大厂商已在OLED(AMOLED是OLED的一种形态)面板领域筑起坚实的技术壁垒。三星在这一领域占据全球80%市场份额。
近年来,中国厂商不断在布局AMOLED产线,同时加强原材料研发与制造工艺改进,进一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,推动AMOLED进一步国产化。
其中,较早投入AMOLED的和辉光电,在2014年已开始量产硬式AMOLED,成为早期少数打破韩厂垄断,成功生产AMOLED面板的厂商。
和辉光电2012年10月在金山工业区成立,是一家专注于中小尺寸AMOLED显示屏生产和下一代显示技术研发的高科技公司,具有国内第一、全球第二的硬屏产能和先进的硬屏柔屏技术。该公司主要在智能穿戴、智慧手机、平板笔电和车载显示四大领域持续深耕。
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金山工业区的主导产业。近两年,金山工业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、发展迅猛。围绕和辉光电、华通芯电等龙头项目,金山工业区已经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21个,整个产业链项目投资意甲买球平台总额超460亿元。
2015年来到金山工业区的上海升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“升翕光电”)已发展成AMOLED上游设备配套行业独角兽型企业,位居行业细分领域第一,覆盖国内所有相关的AMOLED产线 AMOLED线性蒸发源设备属于国内首发,已成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产品。
这一期澎湃新闻“园区恳谈会”,我们邀请了位于金山工业区的和辉光电和升翕光电两家企业,以及园区运营方上海新金山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彭喜军共谈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显示屏行业未来趋势。
孙云山:整个上海疫情其实是从3月底开始,但在3月中上旬的时候,江浙沪以及周边这些物流就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,企业也受到了影响。
疫情对上海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最大是在4月份,这个月产能有所下降。5月份开始,各个区已经出台了点对点,企业新闻或者轮岗的一些政策,扶持企业快速复工复产。
我们公司生产经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,但是目前公司的产能已经恢复。后续公司将紧紧围绕经营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努力追赶,力争完成年度经营目标。
彭勃:早在上海市政府发布封闭管理之前,我们公司在3月初就紧急判断此轮疫情可能会波及到我们的产业链,所以公司在库存和物资等方面做足了准备,受到疫情影响整体可控。
第一,我们在3月初已经调度全员去驻场办公,并提前把应急物资进行了储备,包括食品、货物等,然后材料方面,我们基本上是让供应商加紧把东西制造好,在3月初批量发过来,保证三个月之内能正常生产。
第二,积极跟下游客户去沟通,把客户下单的库存产品加班加点提前生产,在3月初把一部分客户需求的产品提前发给客户。
在疫情封控期间,金山区以及所在园区帮助我们协调物资运输车辆,将生产的产品及时发给客户。
2019年年底武汉疫情刚开始的时候,有一部分当地售后人员是在武汉封控的,当时公司就意识到疫情会对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。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高世代线性蒸发源的企业,下游客户都是国内最先进的面板制造企业,如果因为疫情原因耽误生产、运输的话,可能国内的面板企业也会受到影响,因此集团公司也是尽最大力度,积极采取措施去减少疫情对公司业务的影响。
彭喜军: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困难是物流不畅,导致货出不去,原材料进不来。有的企业全年订单已经签了,原材料短缺就会导致整个交货周期延长,进而可能导致一些客户流失。
对一些小企业来讲,拿到一个订单本来就不容易,一旦失去,再拿回来的可能性比大企业低得多,所以有一部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接下来将面临生产难以为继。
孙云山:第一是原材料涨价,比如说氖气、氩气;第二是货运物流受管控,物流车辆的运输费用增加。这可能是半导体行业以及面板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,这些问题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生产成本增高。
冷链运输方面:因为冷链运输的原物料都需要快速理货,然后入冷仓,但因为疫情政策,增加消杀等处置时间,所以速度放慢,也带来了一些影响。
彭勃:我们基本上每年的采购计划都会在前一年的四季度开始,根据我们下一年的生产计划,开始与我们的供应商签订框架合同,所以说今年的原材料上涨,对我们公司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。
一般制造业企业都有保供企业。对企业来说,原材料供应如果在60公里范围内比较理想。而一旦超过120公里,企业的抗风险能力,供应链的牢固度就会下降。
企业有稳定的供应商,当然也会有一些备用的供应商。这次疫情也对这些备用的供应商进行了考量,考验他们的抗风险能力。
所以,现在这些企业所强调的不是利润最大化。而是,不仅要保证自己继续活下来,还要保证供应商能够存活。
彭喜军:园区内主要有生命健康(包括生物医药、食品、化妆品等)、智能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3大主导产业,还有华东无人机基地、湾区生物医药港、上海新型显示特色产业园三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。
刚开始,园区企业受疫情影响蛮大的。封控初期,园区内大概有不到100家企业在封闭生产,约占园区所有企业的四分之一。随着白名单企业和重点保供企业的复工复产,园区企业复工率不断增加。
6月份,生产型企业100%都复工了。封控期间,园区企业的平均产能大概是50%左右,现在产能已经恢复到90%以上。
一种是受疫情影响不大的企业,有些企业产值不降反增,或者能够维持原来的产能。这些都是与疫情有关的民生和医疗产业,意甲买球平台比如生产防御物资、食品、中药制剂、医疗设备的企业。
真正受影响的是一些传统制造业。制造业的供应链越长,所受影响就越大。如果供应商都在上海市内,相对来讲受影响小。如果企业的供应商主要分布在长三角,意甲买球平台或者是全国范围都有的话,受影响就更大一些。
大概有39家企业的产值在年初计划上有一些增长,增长幅度在10%以上。就是说,这些企业不仅是把失去的市场给收回来了,可能还收获了不少其他订单。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,园区小微企业占比约为50%,但这些企业对园区的产值贡献度却不到20%。对全年产值影响不大。
与2020年相比,这一次疫情对上海企业的整体影响更大,所以恢复周期比较长。到6月底,规上企业的产能恢复率可以达到95%以上。很多规下的小企业,影响比较严重,产能恢复比较慢,甚至有些小企业就直接停产了。
总体上,重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强,因为这些企业有市场话语权,体量比较大,失去的一些订单在产能恢复后,还会回来。甚至,经过这次疫情,反而更坚定了下游企业采购这些企业产品的信心。他们觉得这些企业比较稳定,产品更加可靠。
孙云山:受疫情影响,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市场需求疲软,用户的消费能力降低,手机和手表的整体需求下降。但是,由于居家办公及线上学习常态化,促进了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等终端需求的增长。AMOLED的占比仍将保持增长之势。
按照全年的形势来分析这次疫情影响的话,下半年会比上半年好。在车联网智能家居这类万物互联方面,AMOLED作为替代LCD的显示技术,在各个领域已经逐步渗透并应用进去了,这种优势和便利性跟我们现在技术发展趋势结合程度越来越高。
孙云山:上海市和金山区出台一系列的扶持和减免政策,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压力,而且很多是免审即享,真正让政策落实到了实处。
对大型企业来说,更多扶持不是单纯的一个环节能处理好就可以了。即便上海这边疫情结束了,供应商那里一旦出现疫情,我们也会受到影响。
所以,我们期望建立区域集成电路及新型显示行业用物流仓储中心,增强供应链安全;第二,同时加大对使用国产关键原物料及设备企业的扶持。
有一些国产的关键原物料和设备企业,初期发展的形态不是大型工厂,可能最早都是从一些实验室发展起来的,所以希望加大对他们的扶持,这样会使整个产业链发展更稳定一些。
大部分的关键设备还是在日本、韩国,国内设备的国产化还是需要很大的扶持力度和更大的平台去尝试。
现阶段,国产化设备需要大量数据,往往很多关键的原料研发机构、生产机构,或者设备制造机构,单机测试设备没有问题。但是,缺乏整个产线的测试能力。这一条生产链上有进口设备、国产设备,还有其他设备,一旦把设备放到整条链上,会有一些匹配上的问题。
如果设备没有经过全产业链测试,一旦放到大型工厂去投产,出现问题对制造型企业影响比较大。
正因为我们在3月初成立应急指挥部去提前应对,才避免了此轮疫情对公司造成较大的影响。
作为企业,我觉得我们肯定要加强应急预案建设,提高危机意识。我们一直是所有事项尽可能去往前赶,古话说“家有余粮,心里不慌”。所以说提前把原料储备好,任何风险降临的时候,企业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去应对。
短时间内,在企业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,这些政策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。后面,随着产能和市场恢复,企业资金慢慢会回笼。
我们目前做的就是将这些政策快速落地,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给到政策支持,与等企业自身已经恢复过来后再给到支持,完全是两个概念。打个比方,现在给10万元补贴,对企业而言,可能发挥的是50万元的作用。
所以,现阶段,政策落地的速度可能比政策本身更重要。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